做實“三個滿意”,奠定美好殯葬新業態基石
題記:“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東坡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江城子》,開創了中國悼亡的先河。殯葬工作,關系逝者尊嚴、生者慰藉,體現人文關懷、人性光輝,事關民生保障、社會和諧、社會文明,是一項功在當代、造福子孫、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殯葬行業早已不再像人們從前認為的那樣簡單對遺體的處理和埋葬。作為新時代殯儀人要牢記 “做殯葬就是做文化”的理念,把開啟 “生態、文明、健康”美好殯葬的新業態作為新目標。
做實“三個滿意”,奠定美好殯葬新業態基石
美好殯葬大概猶如逝去的生命,如散落在沙灘上閃爍的金色顆粒,我們小心翼翼地拾起,聚在這里,使其重新展現出生命里最珍貴的純潔與美麗。首先,從殯葬的功能性看,它涵蓋了綠色殯葬、生態殯葬、惠民殯葬等。既各為殯葬行業的一個分支,又相互交叉關聯,定位上缺乏整體統籌,影響殯葬行業的整體發展。其次,殯葬屬性看,分為公益屬性和經營屬性。公益屬性由政府主導,經營屬性由市場主導,清晰的界限有利于促進行業的規范和管理。第三,美好殯葬可具體表現為“三個滿意”,即殯葬管理者滿意、殯葬從業者滿意、殯葬消費者滿意。三者相輔相成,殯葬消費者的美好體驗來自于殯葬從業者,殯葬從業者的價值體現則來自于殯葬消費者的肯定和支持,前兩者的滿意才能促進殯葬管理者正確研判行業的發展方向,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從而實現“三個滿意”,推動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構建美好殯葬新業態。
一、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勾勒美好殯葬畫面
(一)目前殯葬環境的現狀。從外部環境來看,當前,殯葬行業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火化尸體時有毒氣體的排放以及土地的過渡利用和開發。前者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加以解決,而后者則需要科學地規劃建設,是一個延續性的過程。在土地過度利用與開發的前提下,很容易發生環境問題,且恢復重建的難度較大,而生態破壞和資源大量消耗短缺的現象會阻礙殯葬行業的發展,因此社會對公墓行業的生態要求會越來越高。從內部環境來看,內部環境主要指開展停靈活動、告別儀式的場所。由于人們對殯葬認知的局限,以及價值引導的缺乏,導致人們更加重視殯葬的形式而忽略了其精神功能。比如,我們開展停靈活動和告別儀式的目的是為了增進情感的溝通,激發大家對生命本真的思考。但是現在的停靈活動已演變為親朋好友聊天、吃飯、打牌的形式化活動,不利于情感的撫慰,也談不上對生命的思考。
(二)構建生態殯葬的方向。近年來,黨中央明確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其中也包括殯葬行業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歸根結底,在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個人認為要打造生態化的殯葬環境,應以道家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為中心,遵循事物本身的特性或規律,順其自然。于殯儀館而言,應該突出“家園化”的特點,在停靈、告別等環節,更加重視精神功能的體現,將宴請和活動場所與靈堂區分開來,給逝者家屬提供一個溫馨的告別環境和一個可以讓情感與情感對話的空間,讓人切實感受到歸家的溫暖。于公墓而言,首先,在墓園的布局和建設上,要遵循地勢的自然規律,保護好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其次,充分考慮和運用節地生態葬式,節約土地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再者,是充分挖掘殯葬文化,結合景觀的打造,融入濃厚的人文氣息,為城市公眾提供一個開放、藝術和貼近自然的紀念場所和文化休閑空間,最終實現“墓園變公園,公園變景區”的發展理念。
二、以弘揚文明習俗為宗旨,樹立美好殯葬風尚
(一)殯葬習俗的現狀。殯葬習俗伴隨殯葬行為而存在,殯葬行為是基于遺體處理和埋葬體現殯葬文化內涵的行為,殯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梢哉f,殯葬習俗是殯葬文化的表現形式。殯葬習俗本身其實并不存在好壞之分,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一些傳統的喪葬習俗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阻礙了社會文明的進步,需要破舊立新。目前,社會上暴露出的喪葬陋習主要是治喪大操大辦、熱衷迷信活動以及祭祀焚燒香燭冥幣和燃放鞭炮。
(二)文明殯葬習俗的建立。雖然殯葬習俗傳承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但我們應認識到文明殯葬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殯葬文化應該與其他傳統文化一樣與時俱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立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文明習俗和文明新風。因此,我們應在充分尊重和發揚傳統殯葬文化的基礎上,建立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和行業特點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先進殯葬文化。個人認為,應以釋家思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睘橹行模瑑艋枷?,樹立現代、文明的殯葬新風尚。首先,通過釋家思想讓人們明白“一切皆為虛幻”的道理,保持內心的明凈,不一味地沉迷于風水。其次,是要轉變思想,文明治喪。自覺抵制陰陽神棍等封建迷信活動,自覺擯棄燃放煙花爆竹、焚燒香燭冥幣等喪葬陋習,以說、寫思念或是采用經典誦讀、音樂祭祀等文明低碳的方式緬懷故人,將重心逐漸從物質祭祀轉移到精神祭祀上來。
三、以樹立健康行業為標尺,煥發美好殯葬新顏
(一)殯葬行業的現狀。殯葬行業是為人們殯葬行為服務的一個行業,殯葬行業的健康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制約殯葬行業健康發展的因素有:投入不足導致殯葬設施滯后于社會發展;服務管理不規范導致殯葬亂象叢生;體制機制的制約導致殯葬單位發展受阻以及價值取向缺失導致行業自身與時代發展脫軌。前3項因素正在從國家層面開始,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規、制定服務標準、推動單位改革等措施逐漸重視殯葬行業,規范殯葬行業,發展殯葬行業,而價值取向的缺失需要行業自身進行轉變,而這一點往往被殯葬行業忽略了。
(二)健康殯葬行業的形成。要使殯葬行業健康發展,個人認為應以儒家思想“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為中心,謹慎、虔誠地治喪和祭祀,做到喪盡其禮,祭盡其誠。即從尊重逝者出發,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及價值取向,挖掘和開發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銜接的殯葬活動,給予殯葬活動應有的儀式感。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儀式感,并不是指對殯葬活動大操大辦,而是運用簡單文明、莊嚴肅穆的儀式表達對逝者的尊重。在這方面,殯葬機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對治喪群眾的殯葬行為起到指向性的引導作用。于殯儀館而言,可打破傳統的告別儀式,結合現代科技,運用高科技手段虛擬場景,提供更能表現逝者生命尊嚴、表達人倫情感、體現生命意義的告別儀式。于公墓而言,則可以喪禮文化的內涵為基礎,開發具有傳統特色的禮儀安葬儀式。
四、以 “仁孝福壽”一體化殯葬服務平臺為載體,構建美好殯葬新業態
“數字殯葬”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而“仁孝福壽”平臺的成功上線是美好殯葬新業態的一種展示方式。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互聯網+”行動的決策部署,推動互聯網與殯葬領域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提升殯葬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水平,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瀘州市南壽山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開發的,集“網站、手機APP、電話、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五位一體的“仁孝福壽”平臺于2021年1月正式上線。該平臺的成功上線是以殯葬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為基礎、以服務管理模式創新為核心,積極發展智慧殯葬,創建的一個全面殯葬活動信息平臺,運用互聯網的優勢,補齊了殯葬領域的發展短板。目前,用戶達2.7萬余人。
該平臺較為明顯優勢的是優化殯葬服務。殯葬服務便民化。目前,平臺囊括瀘州14家殯葬機構,能夠有效拓寬群眾獲取殯葬行業及服務資訊渠道,極大方便群眾辦理喪葬事宜,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殯葬服務陽光化。該平臺為所有參與機構提供了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平臺。一是項目內容、價格、流程、服務清晰透明,可杜絕中介和陰陽神棍的介入,減少額外的喪葬費用,減輕群眾的喪葬負擔,同時增強公眾對殯葬行業的社會信任度。二是促使各殯葬機構以優質服務取勝,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良性競爭機制。殯葬服務標準化。該平臺是由瀘州民政局、瀘州市數字經濟發展局主辦,南壽山公司承辦。平臺建立了完善的準入體系,均為取得民政部門認證的正規喪葬企業入駐平臺,有效遏制非法機構的肆虐,便捷政府對殯葬行業發展的有效監管,有效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殯葬服務共享化。該平臺可幫助形成行業的互聯互通,實現各地區、各部門殯葬業務協同和資源共享,促進行業間的有效交流和相互學習,尤其可促進殯葬服務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提升服務效能。
殯葬行業只要沿著“殯葬環境要生態、殯葬習俗要文明、殯葬行業要健康”三個方向,以“仁孝福壽”一體化殯葬平臺為載體,補齊殯葬行業發展短板,實現“殯葬消費者、殯葬從業者、殯葬管理者”三個滿意,定能在社會發展中有所作為,打造出美好殯葬新業態。